继承与创新:慈溪新修家谱现状调查与分析
童银舫
【提要】慈溪编修家谱始于宋代,在清代至民国间形成高峰。21世纪以来,新修家谱已逾60部。本文着重分析作者搜集到的48部新编修的慈溪家谱,揭示其五大特色,即注重传统,线装居多;宗谱合修,支谱单修;体例创新,精彩纷呈;主编得力,专家指导;载体创新,传播迅捷。并指出当下修谱中带有普遍性的五方面不足:先天不足,史识欠缺,格式不妥,文字不精,图片不当。
【关键词】慈溪 家谱 特色 不足
家谱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文献,以其特有的体例和历代宗族人员个人信息的密集保存,其档案和文献的价值早就引起各方重视,并被合理的开发和利用。比如地方志编纂,就大量引用家谱的材料,光绪《慈溪县志》仅列传和列女传中就征引了近40种家谱,民国《余姚六仓志》在列传、列女传、方伎、轶事、寓贤、艺文、灾异等篇中,引用劳谱、沈谱、岑谱、浒山高谱、上林高谱、徐谱、杨谱、厉谱、张谱、三墙门张谱、马谱、眉山马谱、叶谱、潘谱、施谱、孙谱、童谱、陈谱、高第陈谱、周谱、孝义周谱、褚谱、卢谱、吕谱、陆谱、励谱、蔡谱、黄谱、任谱、李谱、许谱、诸谱、曹谱、熊谱等30余种。
一、现存慈溪旧家谱述略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慈溪市境域曾有多次调整,最大的一次是在1954年:原慈溪县大部分辖区划给余姚县和镇海县,仅留下慈北的观城和鸣鹤二区;而原余姚北部六个区划属慈溪县,甚至将县城也搬迁至旧属余姚县的浒山镇,另从镇海县划入龙山区。新的慈溪县境,将原慈溪、余姚、镇海三县北部连在一起,故俗称“三北”。因此,叙述现境慈溪家谱,需涉及慈溪、余姚、镇海三县,尤以余姚为多。况且,浒山以西,基本上以329国道为慈溪、余姚南北分界,而此地诸姓集聚,原属同县,故宗族繁衍,枝盛叶茂,盘根错节,星罗棋布,完全不可以后置的行政区划来进行简单的划分与清理。
因此,本文在叙述历史概念时,较多且无可避免地遇到“余姚”“姚江”“姚北”“镇北”等字眼,尚希谅察。
笔者经过三十年的刻意搜集,经眼300余部与慈溪相关的家谱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,旧家谱能保存下来的十分困难,卷帙完整的更是希见。2013年,笔者出版《慈溪家谱》一书,正文收录慈溪家谱144种,附录待访家谱159种,新编家谱17种。其中正文收录的144种均为亲见(不含转录),有明代1种,清代68种,民国74种,1950年1种。这144种家谱,《中国家谱总目》著录的仅48种,仅占三分之一,且《中国家谱总目》著录的有不少还是残本。
慈溪家谱,始修于宋代。有明确纪年的如《余姚三山王氏宗谱》创修于北宋元丰六年(1083),《余姚蔡氏宗谱》修于南宋嘉定十五年(1222),《镇北龙山郑氏宗谱》创修于南宋淳祐间(1241—1252),《师桥沈氏宗谱》创修于南宋景炎二年(1277)。
二、新修慈溪家谱概况及特色
据《慈溪市志》记载,全市万人以上的姓氏有陈、胡、王、张、徐、孙、沈、岑、周、黄、罗、陆、杨、叶、余、施、马、潘、吴、方、许、高、郑、龚、李,共25个。每姓大多数都有各支派,或同宗,或异宗,因此一姓有多种家谱。如果单从姓氏而言,胡、王、张、徐、孙、沈、岑、周、黄、罗、陆、施、潘、吴、方、许、高17姓已有新家谱,达三分之二。
进入21世纪以来,慈溪民间编修家谱蔚然成风。据笔者调查,至2018年9月,已编印48种(详见表一)。尤以2008—2018这十年间,就编印出46种。篇幅最巨者为新编《师桥沈氏宗谱》,有53卷50册之多。
特色之一,注重传统,线装居多。从印装形式来分,有抄本、打印、平装、精装、线装五类。其中抄本1种,打印10种,平装6种,精装8种,线装23种(含仿线装1种)。自2011年开始,慈溪新编家谱注重印刷装帧,以宣纸印刷、古籍线装为主。并且大多配以函套和谱箱。难能可贵的是,续修者千方百计寻访旧谱,并将旧谱进行影印出版,全部采用宣纸线装。影印数量则根据宗族大小和经费承受能力,30部至250部不等。这样既保存了旧谱原貌,利于流传,又便于各房查阅和续修,一举二得。至2018年8月,已影印10种91册。(详见表二)
特色之二,宗谱合修,支谱单修。如眉山施氏,有宗祠“尊亲堂”,1947年编印《余姚眉山施氏续谱》。而从眉山又迁徙坎墩,并建有两个祠堂:“雍睦堂”和“奉先堂”,1931年合编《余姚沙墅施氏宗谱》。另有一支亦迁自眉山,即宗汉街道之祥墅,也另建有祠堂“锡祉堂”,宣统元年(1909)编有《余姚祥墅施氏宗谱》。2014年施氏续谱编委会在续修时,先将《余姚眉山施氏续谱》《余姚沙墅施氏宗谱》《余姚祥墅施氏宗谱》分别影印50部,然后将三支合修,完成《眉山施氏族谱》续谱14卷15册,印刷180部。新旧家谱装成一大箱,共41册。此谓合修,可以资源共享,减少重复劳动,形成合力,相互促进。而分支单修,亦称便当。如宗汉许氏修谱,分为新界村和泥桥头二支,各自成谱。又如样山陆氏修谱,分成南墩、上漾山路、陆家桥、三进屋四支,亦各自修成,皆大欢喜。
特色之三,体例创新,精彩纷呈。充分发挥当代修谱的科学理念和先进技术,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摒弃不合时宜的内容,充实新的内容。如《慈溪下一灶阮氏宗谱》《周巷陈氏同春老三房》《新界村许氏族谱》等采用简体字横排形式,以便年轻一代阅读。如《西华头应氏家谱》有《慈溪境内西华头应氏分布图》、《西华头应氏全景图》(航拍照片)、《西华头应家自然村1961年底前房屋公布图》等现代图照,《竹山胡氏宗谱》有村貌彩照一组,《埋马罗氏胜山支谱》有彩色《埋马罗氏迁徙图》等。多数新编家谱配有宗祠照片、宗族文物照片、族中名人照片,以及编修人员合影等,充分体现了修谱人员的尊重历史、保存史料的意识。同时在家谱内容上更有较大调整和补充。如女性入谱,并有完整的出生、学历、职业、婚嫁等信息;《竹山胡氏宗谱》专设“学子榜”,并在每卷卷首印制分支世系总表,一表之中,列出本支全部成员世次及名字,长达数米,似为独创;《余姚黄山湖茅氏家谱》专设“道德篇”“励志篇”“创业篇”,并有《2014年甲戊人口情况分析表》《2014年甲戊成年男子就业情况分析表》;《上林丁氏宗谱》和《西华头应氏家谱》专门设有“名字索引”,按笔画排列,查阅十分便捷,《戚氏垂裕堂宗谱》卷一亦设有检索目录。
特色之四,主编得力,专家指导。一部家谱是否成功,主编是关键。家谱主编,须有综合协调能力,文字功底扎实,熟悉谱书的基本体例,要有创新意识,并且要善于借鉴和吸收,虚心接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。史志专家因长期接触家谱和方志,有的对家谱素有研究,了解本地姓氏源流、历代名人、家谱体例、编写规则,以及旧谱弊病。在专家的指导下,可以少走弯路,起步较高,避免一些低级错误。如由专家指导的《孙境宗谱》《龙南孙氏宗谱》《上林丁氏宗谱》《竹山胡氏宗谱》《西华头应氏家谱》等,质量较高。除史志专家直接参与编修家谱之外,退休机关干部和退休教师担任主编的家谱,大部分较为出色。如由退休教师罗映学主编的《埋马罗氏胜山支谱》六卷,虽篇幅并不浩繁,但体例齐全,分卷合理,凡例得当,文字严谨,渊源明晰,史料翔实,印制规范,堪称佳作。此谱出版后即为天一阁收藏,2013年作为珍藏品送至香港饶宗颐文化馆展出,2014年又在天一阁家谱精品展上展出,被专家称为“宁波新修家谱的典范”。
特色之五,载体创新,传播迅捷。在修谱过程中,除了走访调查、信函往来、电话传真等传统方法外,近年与时俱进地采用博客、微博、微信、QQ等网络媒体进行征集、调查、核对,传递信息,时效快捷,且省时省钱,效果奇佳。横河孙氏还在网上开通了专门的修谱网站,可供族人查询和交流。慈溪家谱出版时,一般均制作光盘或电子版,可供族人随时索取。许多在海外的族人,可在几分钟里收到整部家谱的电子版,这是过去无法想象的。因此受到海外族人的欢迎和称赞。
表一 慈溪新编家谱目录
序号 |
谱名 |
主编 |
开本/册页 |
编印日期 |
装帧 |
1 |
逍林板桥头张氏宗谱 |
张荣明 |
16开130页 |
2002年12月 |
打印 |
2 |
慈溪下一灶阮氏宗谱 |
阮万国 |
32开48页 |
2007年9月 |
平装 |
3 |
药王殿周承基公房宗谱 |
周荣绪 |
16开166页 |
2008年12月 |
精装 |
4 |
高王严氏宗谱 |
严威军 |
16开195页 |
2008年12月 |
精装 |
5 |
姚北潭西王氏宗谱 |
王钜定 |
16开270页 |
2008年12月 |
平装 |
6 |
慈溪天元钱氏家谱 |
钱先初 |
16开208页 |
2008年 |
平装 |
7 |
姚江马堰徐氏家谱坎墩羊路头支谱 |
徐瑞富 |
16开141页 |
2010年春 |
打印 |
8 |
潮塘张氏丹儒公支家谱 |
张行鬯 |
16开126页 |
2010年8月 |
抄本 |
9 |
慈溪岑氏章庆堂怀隐公支谱 |
岑大军等 |
16开144页 |
2010年 |
打印 |
10 |
余姚周巷陈氏同春老三房 |
陈宜张等 |
16开102页 |
2010年 |
精装 |
11 |
省塘头许氏族谱 |
许巨康 |
16开3册 |
2011年10月 |
精装 |
12 |
楝树下慈溪许氏家谱 |
许裕张 |
16开82页 |
2011年12月 |
平装 |
13 |
慈溪宗汉中央沟吴姓家族宗谱 |
吴松堂 |
16开84张 |
2011年12月 |
精装 |
14 |
戚氏垂裕堂宗谱 |
戚梦朗 |
4卷10册 |
2011年 |
线装 |
15 |
慈溪周巷余庆堂周氏族谱新编 |
周学楚 |
16开220页 |
2011年 |
平装 |
16 |
横塘方氏宗谱 |
方伯岐等 |
16开326页 |
2012年1月 |
平装 |
17 |
慈溪市宗汉街道新界村许氏族谱 |
许树华 |
横16开210页 |
2012年春 |
精装 |
18 |
埋马罗氏胜山支谱 |
罗映学 |
6卷4册 |
2012年8月 |
线装 |
19 |
姚江梅川罗氏宗谱 |
罗鸿岳 |
17卷17册 |
2012年9月 |
线装 |
20 |
宗汉漾山路泥桥头许氏宗谱 |
许志锋 |
16开156页 |
2012年秋 |
精装 |
21 |
姚江烛溪郑氏宗谱(居翁郞桥) |
郑月清等 |
16开65页 |
2013年3月 |
打印 |
22 |
慈溪崇寿宫东罗支谱 |
罗康杰 |
7卷4册 |
2013年5月 |
线装 |
23 |
长河戴家路范氏家谱 |
范忠先 |
16开36页 |
2013年5月 |
打印 |
24 |
孙境孙氏宗谱 |
孙慧君等 |
36卷34册 |
2013年 |
线装 |
25 |
梅川徐氏徐家畣宗谱 |
徐忠大 |
16开51页 |
2014年 |
打印 |
26 |
慈溪浒山潘氏宗谱 |
潘宇明 |
16开3册 |
2014年 |
打印 |
27 |
样山陆氏东宅二房南墩支宗谱 |
陆金如 |
4卷8册 |
2015年8月 |
线装 |
28 |
余姚黄山湖茅氏家谱 |
茅忠坚 |
13卷10册 |
2015年11月 |
线装 |
29 |
竹山胡氏宗谱 |
胡顺龙 |
8卷8册 |
2015年12月 |
线装 |
30 |
上林丁氏宗谱 |
丁维铭 |
25卷9册 |
2015年12月 |
线装 |
31 |
眉山施氏族谱 |
施永新 |
14卷15册 |
2015年 |
线装 |
32 |
湖山黄氏宗谱 |
黄月华 |
9卷22册 |
2015年 |
线装 |
33 |
许氏百代宗谱 |
许才方 |
12卷12册 |
2015年 |
仿线装 |
34 |
应氏家谱(庵东沧田五根头) |
应祖芳 |
16开100页 |
2016年8月 |
精装 |
35 |
上漾山路陆氏支谱 |
陆伯震 |
5卷5册 |
2016年12月 |
线装 |
36 |
龙南孙氏宗谱 |
孙锦德 |
8卷8册 |
2016年 |
线装 |
37 |
师桥沈氏宗谱 |
沈敏赛 |
53卷50册 |
2016年 |
线装 |
38 |
姚江历山张氏宗谱 |
张中炎 |
8卷12册 |
2016年 |
线装 |
39 |
样山陆氏陆家桥支宗谱 |
陆金如 |
3卷3册 |
2017年3月 |
线装 |
40 |
慈溪陆氏宗谱(清水湖罗家支谱) |
罗光明 |
5卷3册 |
2017年3月 |
线装 |
41 |
浙江慈溪岑氏上林堂宗谱 |
岑福良 |
13卷14册 |
2017年8月 |
打印 |
42 |
陆氏三进屋支谱 |
陆镀孟 |
1卷1册 |
2017年9月 |
线装 |
43 |
石堰鲁氏续修支谱 |
鲁梦柱 |
横16开54页 |
2017年12月 |
打印 |
44 |
朱氏朱家桥支谱 |
朱士荣 |
3卷3册 |
2017年12月 |
线装 |
45 |
慈溪市天元镇东界塘村高氏家族宗谱 |
高谋丹 |
16开124页 |
2017年 |
打印 |
46 |
姚江周氏宗谱(水云浦派) |
周正欢 |
1卷1册 |
2017年 |
线装 |
47 |
慈溪蔡氏宗谱 |
蔡士岳 |
1卷1册 |
2018年 |
线装 |
48 |
西华头应氏家谱 |
黄小华 |
2卷2册 |
2018年 |
线装 |
表二 慈溪家谱影印本一览
谱名 |
卷/册 |
原刊年份及版本 |
影印日期 |
姚江梅川罗氏宗谱 |
16卷16册 |
光绪二十八年(1902)报本堂木活字本 |
2012年 |
姚江梅川罗氏宗谱 |
15卷10册 |
民国38年(1949)报本堂木活字本 |
2012年 |
师桥沈氏宗谱 |
15卷8册 |
民国二年(1913)铅印本 |
2013年 |
余姚祥墅施氏宗谱 |
4卷6册 |
宣统元年(1909)锡祉堂木活字本 |
2015年 |
余姚沙墅施氏宗谱 |
4卷4册 |
民国20年(1931)奉先堂木活字本 |
2015年 |
眉山施氏宗谱 |
15卷16册 |
民国36年(1947)尊亲堂木活字本 |
2015年 |
姚江励氏宗谱 |
12卷12册 |
民国16年(1927)思绥堂木活字本 |
2017年 |
姚江周氏宗谱 |
2卷2册 |
民国8年(1919)顺德堂木活字本 |
2017年 |
余姚蔡氏宗谱 |
9卷5册 |
民国10年(1921)萃先堂木活字本 |
2018年 |
(余姚彭桥)黄氏宗谱 |
14卷12册 |
民国4年(1915)思孝堂木活字本 |
2018年 |
三、新修家谱存在的不足
一是先天不足。由于历史原因,编修家谱已中断70年以上,有的超过100年,造成大量族人信息丢失,无法弥补。旧时宗族修谱,有规则可循。如“三代不修谱,作不孝论,则是谱之不可不作也明矣。古人三十年一小修,六十年一大修之例,世代遵行。”再加上旧谱的大量损毁,许多宗族成为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,渊源不明,史脉不清,不知道我从哪里来。于是有个别家谱,为图省时,就抄些与本姓相关的资料,或道听途说,不管对错与否,也不管与本支有无关系,轻率地编入谱中,贻误读者和后人。也有宁缺毋滥的,不作追溯,据目前调查的信息编入完事。毕竟此两类情况较为少见。
二是史识不足。旧谱有个令人头痛的弊病,就是攀附名人,乱认名人为先祖或族人。有的一眼就能看破,而有的则真假难辨。如沈恒(1110—1199),《师桥沈氏宗谱》历来作为师桥沈氏的一世祖,1992年版的《慈溪县志》亦据家谱为其列传。但宁波大学教授张如安根据家谱中记载的沈恒世系、进士身份、学术传承、官职、孝宗敕命,以及海隅书屋、沈师桥的建造年代等,逐一作了考证和分析,认为家谱中所载的宋元文献材料全属沈氏后人伪造。又如冀州人孙岳,历任颍耀二州刺史、阆州团练使、凤州节度使、三司使。《旧五代史》有传,并附其子孙琏,历诸卫将军、籓阃节度副使。《孙境宗谱》历来作为孙家境孙氏的一世祖,但奇怪的是孙琏在家谱中并无记载,更无孙岳迁居余姚梅川之蛛丝马迹。笔者在《慈溪宗谱知见录(二)》中认为不可相信。台湾著名学者黄宽重教授亦认同我的说法。但新编《师桥沈氏宗谱》和《孙境宗谱》仍将沈恒和孙岳作为各自的一世祖。从情感上说,是可能理解的,但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说,是站不住脚的。最起码,新谱中应该说明这些问题,让后人不再盲从。
三是格式不妥。慈溪新编家谱多数继承了旧谱的格式,即“欧苏法”,并有挂线世系图。新式的采用横排法,文字亦横排,固无不可。但也有极少数采用表格甚至只有简单的名字。如《戚氏垂裕堂宗谱》共10册,竟有8册为表格,表格中设:祖父名,父亲名,姓名(指谱主)、曾用名、生年月日、卒年月日、享寿,德配(嫁)、曾用名、生年月日、卒年月日、享寿,子姓名,女姓名,现居地,墓葬地址。一人一表,一页只能印二人表格,且大量表格出现内容空白,既浪费纸张,又不合家谱体例,最为遗憾。《长河戴家路范氏家谱》,虽写有世次,但无世系图功世系表,显得世系混乱;又仅记名字,无生卒年月日,无配偶姓名及其生卒,简陋粗率,难以成谱。
四是文字不精。部分修谱热情高,但文字水平有限,看不懂旧谱,因此编修新谱时,无法标点旧谱,于是出现旧序及旧传等均无标点,而新序新传则为现代汉语和标点,形成新旧两隔局面。而语法错误、用词不当、错别字也难以避免,而标点之随意,更是不在话下了。
五是图片不当。随着排版和印刷技术的发展,家谱普遍采用彩色地图、照片,并且有的数量较多。但有的因处理不当,图片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。如有的照片被拉长或拉扁,有的是PS合成的,有的模糊一片,有的放大到到突兀的感觉,有的缩小到面目不清,有的是网上下载、像素极小、出现虚糊,有的在编排上杂乱无序。
当然,这些不足之处,并非慈溪所特有,也并非情况严重,有的只是偶然见之。笔者在阅读省内外新编家谱过程中,发现有的家谱为了追求大开本、豪华本,根本不顾家谱特有的格式,媚俗媚官到了令人无法承受的程度,有的错误百出,大大降低了家谱的严谨性、史料性和真实性。笔者之所以提出新谱存在的这五方面不足,是目前各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,目的也是希望新修家谱能够超越旧家谱,并且在质量标准上能够形成共识,以此来推动谱学的发展。
2018年9月于梦田书屋
作者简介:童银舫,慈溪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方志科科长,《慈溪市志》副主编。
联系地址:慈溪市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777号地方志办公室(315300)
联系电话:63961515 13706741964
电子邮箱:tyf1619@163.com